近几年来散养鸡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土鸡蛋一直很火。前几年我没吃过散养的土鸡蛋,一直都觉得土鸡蛋火的莫名其妙,鸡蛋不都一样的吗?不都是蛋白蛋黄的吗?这有什么好区分的呢?
直到前年我爸妈回老家养了鸡。吃了第一口土鸡蛋,才发现我以前是没吃过真正意义上的鸡蛋的。想来每一件事物突然火起来自然都是有它自身的原因的,所以土鸡蛋(散养鸡蛋)火起来自然有它的原因。

土鸡蛋流行的原因:
- 土鸡蛋口感好。俗话说吃起来很香。即使用最简单的烹饪方法,也能够将它优良的口感完全发挥出来,为什么呢?因为它的食物多样,不仅可以吃粮食还可以吃蔬菜,也可以吃虫子和鱼虾,所以所获营养还是比较均衡的。而养鸡场的鸡下的蛋(以下简称洋鸡蛋)只吃饲料仅吃饲料。
- 土鸡蛋食用更安全。它不会有人工助长行为。养鸡场的蛋鸡为了提高产量,用饲料、光照等各种手段使鸡快速生长,例如,笼养的鸡会在夜晚加强光照,一直让它保持吃食的状态。用于缩短其生长的周期,这样鸡很三四个月就开始下蛋。而我观察一下我家散养的鸡需要一年半左右才开始下蛋。另外到了冬季散养的鸡就不下蛋了,而养鸡场的鸡全年无休。缩短了周期,改变了生长规律,违背了自然,总给人不放心的感觉。
- 质量有保证。土鸡蛋不用担心激素和抗生素的残留。这里暂且不说养鸡场里的有些人利益熏心做出什么不好的事,但可以保证杂食的土鸡不会存在吃了皮革粉、肉骨粉等含激素的饲料,所以散养鸡体内不会有激素残留,对人体绿色无害。
- 利于促进胆固醇代谢。从产量上来说,养鸡场的鸡一天能下一到两个甚至三个蛋。而散养的鸡一天到两天甚至更长的天数才会下一个蛋。正是因为如此,土鸡蛋才有充足的时间积累养分,积累养分周期长所含水分就少,而所含的脂肪酸和磷脂等会相对高一些,这样更有利于促进胆固醇代谢,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心血管,它们正是我们生命的保护神。

辨别土鸡蛋的方法
那如果我们有些朋友不能亲自养鸡,我们该怎么来区分洋鸡蛋和土鸡蛋呢?根据我的经验我总结出来以下几点
- 煮蛋法。最简单的就是拿两种不同的鸡蛋在白水里煮,煮熟后土鸡蛋会淡淡的香味,洋鸡蛋会有很浓的腥味。
- 蛋清分层法。把鸡蛋打到盘子里你会发现土鸡蛋的蛋黄跟蛋清界限分明,就是蛋黄很明显的是个整体,因为土鸡蛋的蛋黄外面有一种薄薄的物质包裹着,虽说这个物质和蛋清很像但确实和蛋清是分开的。所以感官上蛋黄像是浮于蛋清之上。也就是说土鸡蛋的蛋清是分层的。至于洋鸡蛋为什么没有,很可能就是生长周期短没有形成吧。
- 搅拌法。依然把鸡蛋打在碗里,有形的是土鸡蛋,形散的是洋鸡蛋。再分不清用筷子搅拌,搅拌起来轻松且蛋黄很容易散的是洋鸡蛋,搅拌起来有点费力且蛋黄不容易散的是土鸡蛋。
- 颜色。根据蛋壳颜色判断是否是土鸡蛋是及其不正确的,因为蛋壳的颜色是受鸡的品种决定的,不同品种的鸡其蛋壳颜色也是有所不同的。根据蛋黄的颜色判断也是有所不同的。另外,根据蛋黄的颜色判断也是不靠谱的,蛋黄的颜色受鸡吃的食物影响,正常情况下土鸡蛋蛋黄是橘黄、暗黄、正黄、橙黄的,但如果鸡吃了胡萝卜、玉米或者是南瓜鸡蛋黄也可能是深黄色、甚至深红色的。而有些养鸡场为了让蛋黄看起来好看基本都会在饲料里加色素,所以单纯从蛋黄及蛋壳的颜色来区分是否是土鸡蛋是不靠谱的。
- 蛋壳厚度。一般蛋壳较厚的是土鸡蛋,因为土鸡蛋生长周期长,而洋鸡蛋生长周期短。
- 牙签发。鸡蛋打在碗中,用牙签插到蛋黄上土鸡蛋不容易倒下,甚至牙签可以直立起来。
- 密度。土鸡蛋密度比较大,比较粘稠,不容易挑破,吃起来有质感且柔韧的较高,而洋鸡蛋蛋清的水分含量大,不够粘稠。

本文内容来自网友供稿,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本站非盈利且无偿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如有文章有不实信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发送邮件至 cfseo1997@163.com 反馈核实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aobobolive.com/114.html